*** 本刊的行動裝置APP ,提供文字格式、文字轉語音的功能 *** 。 創刊於1998年。康健雜誌是一本普及健康常識的雜誌,報導一系列從人到環境,從食品到營養,從運動到心情,從對身體的認知到疾病的預防與醫療,提供健康、快樂、均衡、自信的生活秘訣與最實用可靠的健康生活保健知識,是全家人的健康資訊來源。*貼心提醒:因數位技術變遷,為了能提供您較佳的閱讀體驗,請選購2010年(含)以後至最新一期之期數。
Common Health Magazine 康健
學蘇東坡健康快樂實踐真健康
本期受訪醫生、學者、專家
每天爬5層樓 遠離心血管疾病
胃食道逆流老復發 想除病根先做2件事 • 好不容易治好了,怎麼最近又發作了?」許多胃食道逆流症的病人都有這樣的煩惱,三餐不定時、不定量、狼吞虎嚥等不良生活型態與壓力,讓胃食道逆流症反覆發作,相當難纏。 有胃食道逆流症就必須長期吃藥?該怎麼避免服藥帶來的副作用?高雄義大醫院副院長、消化醫學權威林肇堂醫師來到《康健》會員專屬直播節目《請問康健》,接受線上提問,針對會員們的困擾與好奇一一解答,以下是QA重點摘要。
睡前避免6件事才能一夜好眠 • 想要一夜好眠很困難?可能是睡前的6個壞習慣正在扯你後腿,洗澡和睡覺要間隔多久、在床上不要做的事情是什麼?和睡眠品質息息相關,馬上看看你中了幾個睡眠地雷。
新一代化療藥如神奇子彈 精準毒殺癌細胞、降低副作用
B肝不一定要長期吃藥 「停藥」更能延長生命
瘦瘦筆成新「世紀神藥」? 還能防心臟病、失智
癌症險不住院就不理賠 舊保單能改嗎、新癌險怎麼保?
2023 THE GOOD DOCTORS 《康健》年度好醫生
齊聚6千人開運動派對 跳舞、練肌力,身心一起動起來
黴漿菌 會行走的肺炎 當心咳嗽咳不停
圖解不傷膝的正確跪法 用達賴喇嘛「大禮拜」健身
每週3次、每次8分鐘 等長收縮運動降血壓效益最高
當親友或同事罹癌 哪些話能講、哪些別說? • 從被宣告罹癌那一刻開始,癌症患者不但承受對未來的憂懼,連人際關係也默默起了變化。癌友如何面對自己的真實情緒,與身邊的人和諧相處?若遇到親友或同事罹癌,哪些話可以說、哪些不要講?怎麼與癌友互動才好?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、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方俊凱,分享臨床經驗。
3方法好好變老 免被老年歧視所傷
真健康典範 蘇東坡 • 今天如日中天的網紅,紅過5年的能有幾人? 而這位網紅的始祖,紅了近千年,熱度不曾稍減。 蘇東坡是大文學家,不待贅言; 他更是:快樂製造機、正念老祖宗、一等吃貨、 間歇運動祖先、網紅始祖。 有人問他的養生之道,蘇東坡給了四句話: 早寢以當富,安步以當車,晚食以當肉,無事以當貴。 早在九百多年前,蘇東坡便已鮮活演繹 《康健》25週年的「真健康」倡議; 客座總編輯系列最後一棒, 有請這位真健康始祖壓軸登場,穿越千年時空, 和國學大師辛意雲、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, 古今對談真健康。
他是快樂製造機
他是一等吃貨
他是間歇運動祖先
他是網紅始祖
不吃早餐更傷身? 恐有害心血管還可能致癌
柑橘陳皮 為料理添香
進入感恩的祝福場
50歲開始儲蓄?消費才是解答
自由轉眼成空 你也害怕先生退休嗎?
原來,我對父親的認識那麼少
共創治療新希望 最有溫度的醫療現場 • 中西醫合療不是多新鮮的概念,台灣人原本就常在中西醫之間自發切換; 但是,中醫西醫主動聯手看同一個病人,共同診治、照顧並協商出 對病人最佳療法的中西醫合療,卻是全球的新趨勢。 台灣中西醫實力都很強,最有條件引領全球中西醫合療趨勢。 可惜的是,台灣中西醫間一直有道壁壘分明的牆,除了少數醫院由上而下強勢推動, 大部分醫療機構還是各看各的,井水河水各自流。 直到新冠疫情暴發,撼動高牆的力量終於出現。 治療新冠感染的清冠一號是第一個轉捩點:讓西醫對中藥產生信心。 疫情同時讓人們體認到,對於未知的疾病,人類永遠沒有準備好的一天, 靠單一醫療體系,即使它再強,也無法因應日益複雜的健康挑戰。 突圍,要靠中西醫合療。 「合,病人就有福,中醫信西醫,西醫信中醫,病人就能活命。」 腦神經外科權威、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,多年來積極推動中西醫合療, 他跟中醫師出身的副院長何宗融親自示範,如何「共治」病人。 《康健》2023年度好醫師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顏宏融, 更是享譽國際、融合中西醫學的醫師科學家, 今年10月獲「國際醫學針灸暨相關技術醫學會」(ICMART) 評選為年度「科學獎」得主,是台灣第1位獲此殊榮的中醫師。 我們深信,中西醫對話多一點、合作多一點, 對病患福祉、醫療成效及健保永續,都有很大助益。 在新疾病頻繁出現、醫療資源緊繃的現在, 中西醫合療已經不是nice to have(可有可無),而是must have(必備)。 《康健》25年前創刊之初,即首開風氣之先,舉辦中西醫對談。 2024年即將推出中西醫合療頻道, 以全新、深入的視野及觀點,帶您走進最有溫度的醫療現場。
從幹細胞到中草藥針灸 打造個人精準治療
致力中西醫共治享譽國際 顏宏融立志成「明」醫 文.林貞岑
瘦不下來可能是體內過濕 戒掉地雷助養脾消腫
熬夜少運動、常以茶代水 沒三高也會腦中風
嬰幼兒體弱容易生病 如何安全吃中藥?
AA人生 放手去活 — 走在繩上、箭在弦上 • 一個人選擇哪一種運動,其間的哲學意味,仔細聆聽,每每令我動容。 走繩,是懸在空中的坐禪,執意要空中衝浪、水上行走。 射箭,是瞄定標靶紅心,身穩、肌強、腦準。 心如箭,從指梢飛速,無悔、不回顧,往前奔赴。 一個朋友跟我說:40歲到50歲,怎麼過得這麼快? 我說,相信我,50歲到60歲,更是飛快。 每十年,像一個里程碑,不論是掙扎或覺悟,不耐或慣性, 我們總是在面對;關於年齡、關於老去。 老是老了,但不願被歲月碾壓。 我們這個世代,是在 Forever Young 激勵中,成長、茁壯, 所謂「戰後嬰兒潮」,帶著劫後餘生的慶幸, 總是聚精會神地,滋滋有味地活著。 當全球人口老化成為現實與困境,怎麼老?如何老? 不只是從聯合國、世界衛生組織到各國政府年年強調的「老化綱領」戮力關照, 更是我們每一個人,不分男女,都在某一天,必須跟自己的「年輕人生」告別說再見。 然後,直直走向、無處可躲—衰敗老去?或活躍老化(Active Aging)? 我呢?我要選擇後者。
走繩 —懸在空中的坐禪
陳慧 射箭,給自己找個新標靶
一起玩數獨
大人社團課程